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
生命科学学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 |
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具有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或分子免疫学、或分子病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对神经科学、衰老生物医学方向有浓厚兴趣;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申请企业后年龄不超过38岁)。 3.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 4.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及口头交流能力。 |
毕老师 0551-63603091 dbi@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施炯课题组,主要从事认知功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性疾病研究。 |
神经生物学 |
1、具有博士学位;2、近三年发表过1篇及以上高水平研究论文;3、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4、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judyeeeee@163.com(邮件请注明“应聘XX岗位”)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张晓峰课题组(生物大分子机器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主要利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手段,研究参与重要生命过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大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主页:https://biox.ustc.edu.cn/2022/1201/c24188a583145/page.htm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张晓峰 xiaofengzhang@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招满为止 |
曹灿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MRGPR痒觉受体以及与免疫、精神类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研究及药物发现:http://biomed.ustc.edu.cn/2023/0627/c31898a607082/page.htm |
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生物学或神经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 |
曹灿 caocan23@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薛林课题组:蛋白质标记与荧光传感。 基于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蛋白质标记新技术,生命活性分子的细胞内超分辨示踪与可视化分析 |
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近三年内发表过1篇或以上较高水平研究论文 |
薛林 linxue@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微生物和生物光子学实验室,负责人:杨新星,研究方向:发展超分辨荧光成像和单分子生物物理技术,空间组学技术,细菌的生长,分裂和形态维持的分子机制。网址:http://biomed.ustc.edu.cn/2021/0829/c24993a520967/page.htm |
微生物学或化学生物学或生物物理学 |
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杨新星 xinxingya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项晟祺课题组。本课题组以核磁共振,特别是固体核磁共振技术(solid state NMR)研究蛋白质聚合物和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物理与核磁波谱学 |
熟悉蛋白质表达纯化,同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经验: 1.任何一种高分辨率的结构方法,如核磁、冷冻电镜、晶体衍射等;2.体外/胞内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3.蛋白质或RNA的化学修饰方法;4.真核表达系统。 |
项晟祺 cqxiang@ustc.edu.cn |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
待招满为止 |
神经-免疫学实验室,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互作,及其与摄食行为,能量代谢的关联。负责人:占成,实验室介绍:https://biox.ustc.edu.cn/2021/0109/c24188a523091/page.htm |
有神经电生理或者免疫学专业背景 |
1)熟练掌握脑片电生理记录; 或者2)有良好的免疫学研究经历 |
占成 zhanche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刘强,主页:https://biomed.ustc.edu.cn/2014/1105/c34152a604761/page.htm |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相关方向皆可 |
申请人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2篇代表性研究论文(或即将发表)。 |
刘强 0551-63601179 liuq2012@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获得博士学位并有博士后科研经历,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杂志发表过1-2篇代表性研究论文。 |
特任副研1-2人 |
许超实验室(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及剪切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方向: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以及多维异核核磁共振为研究手段,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研究真核生物尤其是人体内和重大疾病有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了解肿瘤或原癌基因过表达和癌症形成的原因,以及和mRNA剪切过程和神经发育缺陷的联系等重要机制。在了解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辅助药物设计达到控制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积极推进结构生物学向疾病治疗方向的转化。 |
结构生物学 |
具有博士后经历,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
许超 xuchaor@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郑基深实验室:蛋白质化学与合成生物学。 基于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蛋白质功能进化的生物/化学新技术,定向进化获得多肽/蛋白类药物以及工业酶,用于基础生物学、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等。 |
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
特任副研究员:1、博士学位;2、博士后经历;3、发表过第一或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 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 |
郑基深 0551-63607782 jszh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程临钊课题组;研究兴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外泌体、血液和细胞治疗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 |
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内发表过1篇或以上较高水平研究论文 |
程临钊 0551-63603287 lzch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名,博士后4名 |
待招满为止 |
宋晓元实验室(衰老转录调控实验室):http://biox.ustc.edu.cn/szdw/zzbqnqrjh/201301/t20130104_146413.html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 |
特任副研岗位任务:能独立申请基金并开展课题研究,协助课题组长进行团队建设及带领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 岗位要求:1)有至少2年博士后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知识储备和研究基础(有三维基因组学基础的优先);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领域内较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和热情,能够独立探索和开展研究工作;3)学习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及团队管理的能力;4)诚信踏实,态度严谨,秉承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待遇: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待遇执行。 博士后岗位要求: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专业毕业的博士(有三维基因组学基础的优先);2)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一篇上。待遇: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待遇执行。 |
宋晓元 0551-63607752 songxy5@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刘海燕(计算生物学)课题组 (http://biocomp.ustc.edu.cn/) |
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工程、理论与计算化学 |
1、 有蛋白质科学或计算科学等相关学科(包括但不限于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工程、计算化学、计算材料等)的博士学位,在本专业有优秀研究记录; 2、 学习能力强,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一定编程基础更好),对学习掌握基于AI等计算工具的生物分子预测、设计方法有强烈意愿和能力; 3、 沟通能力强,对与实验密切合作实现重要功能蛋白、核酸设计改造有强烈兴趣 |
应聘者先提交个人简历、个人陈述、1-3位推荐人信息,发送至cblab@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分子植物研究中心谭树堂课题组 (https://faculty.ustc.edu.cn/tanshutang/zh_CN/zdylm/277311/list/index.htm) |
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作物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 |
1.近期(应届生为佳或毕业不超过3年)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作物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作物遗传学等基本实验技术。 2. 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并发表过或即将发表至少一篇第一作者相关论文。 3. 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富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较长期稳定工作。 4. 有生物化学或细胞生物学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
应聘材料:1.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或工作经历、发表文章、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和所获奖励)。2. 人个陈述。3. 1~2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请应聘者将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邮件主题请标明:姓名 应聘XX岗位)发送至联系邮箱:sttan@ustc.edu.cn。符合要求者将尽快安排面试。课题组将对应聘材料予以严格保密。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植物组蛋白修饰与环境应答实验室。负责人:丁勇。主页:https://biox.ustc.edu.cn/2014/0925/c24188a543009/page.htm |
植物表观调控与干旱应答 |
有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或胁迫研究背景,有作物背景的优先 |
丁勇 0551-63601317 dingyong@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 |
张济舟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23/0425/c31898a600569/page.htm |
血液学 |
欢迎具有生物学、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研究背景的博士生前来应聘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职位。 |
张济舟 jizhou_zhang@ustc.edu.cn |
博士后3名,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倪芳课题组 http://jcyx.ustc.edu.cn/2021/0826/c24419a520720/page.htm |
血液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
特任副研究员: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及带教能力;博士后:发表过至少一篇较高水平SCI一作论文,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倪芳 0551-63606329 fangni@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名,博士后2-3名 |
待招满为止 |
王剑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21/1026/c24993a529853/page.htm。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中T细胞的抗原表位筛选、活化、外周维持和定向迁移。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
应聘条件: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具有免疫学研究基础、分子生物学基础扎实、或熟悉生物信息分析的应聘者。 2. 具备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勤于思考,有上进心。 3. 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撰写科研论文。 |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论文发表及其他成果)发送至:ustcwj@ustc.edu.cn(联系人: 王剑),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 岗位 姓名”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李丰银课题组:http://jcyx.ustc.edu.cn/2020/0416/c24419a520877/page.htm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近3年内取得博士学位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性学术论文(与免疫学相关) |
李丰银 0551-63600939 fyli88@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曾筑天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zengzt/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生物信息学 |
特任副研究员:2年以上博士后经历,有高水平学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经历,具有免疫学研究背景者优先;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至少一篇较高水平SCI一作论文,热爱科研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 |
曾筑天 zengzt@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孙成课题组: http://sun.ustc.edu.cn |
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1.端正的学术作风,性格积极,认真负责,善于团队合作 2.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并掌握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并具有动物模型经验者优先 3.在国际水平的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及相关杂志发表过第一作者科研论文(IF>5)4. |
汪老师 0551-63601632 charless@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1.有单细胞分析技术研究经历者优先:包括有组学数据分析经验,对于单细胞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ChIP-seq,RNA-seq,Hi-C、ATAC-seq等有分析经验者优先考虑;2.有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挖掘经历者优先:包括对实验室产生的数据和公共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或者开发相关算法和软件经验者优先考虑。 |
博士后2-3人 |
获得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相关专业背景 |
1.具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验,优先考虑在肿瘤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具有丰富研究经历者;2.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能适应多课题、快节奏的工作环境;3.协助实验室PI指导实验室相关人员开展肿瘤免疫学相关课题,指导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动物操作技术等相关工作。协助实验室负责人从事实验室的各类管理工作 |
特任副研1-2人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或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 |
1.具有一定数据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负责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实施3.负责实验室的常规技术工作 |
实验技术员岗位招聘1人 |
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王毅课题组:1. NK细胞的肿瘤免疫;2. NK细胞合成免疫学。http://jcyx.ustc.edu.cn/2021/0827/c24419a520911/page.htm |
免疫学/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有机化学 |
具有有机合成背景,或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背景的博士毕业生。在SCI(影响因子>3)上发表过文章者优先。 |
王毅 wy83@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微生物与慢性疾病实验室,开展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及疾病相关研究,具体包括:1. 肠道微生物促进代谢性及免疫性肝病的分子致病机理 2. 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相互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影响 3. 噬菌体疗法(包括噬菌体改造)等相关微生物疗法 4. 根据应聘者的个人经历及兴趣拓展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
生物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 |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责任心强,勤奋踏实,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3. 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及撰写科研论文 4. 具有生物信息学或统计学基础、组学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考虑 5. 具备合成生物学基础,尤其是噬菌体相关研究经验的,优先考虑 |
段屹 19556505682 yduan@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公共卫生研究院 |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包巍和刘步云课题组主要从事慢性病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研究,致力于探究慢性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人群干预措施。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或生物学相关专业 |
具有公共卫生、医学或生物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有良好的论文发表经历。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或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或者有大型人群队列或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研究经验者优先。 |
包巍 wbao@ustc.edu.cn 刘步云 buyun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和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徐桂凤课题组,从“生命历程健康发展理论”和“生物-心理-社会理论“出发,聚焦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等)的病因和生命早期危险因素、长期健康结局以及预防干预研究。,网页:https://biomed.ustc.edu.cn/2023/0319/c31898a595631/page.htm |
儿童发育行为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 |
本课题组常年招聘医药卫生、生物学、精神心理相关背景,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或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大型人群队列或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研究经验者优先。 |
徐桂凤 xguifeng365@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基础医学院 |
史庆华教授课题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实验室,详细信息请见http://mcg.ustc.edu.cn/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殖发育生物学等 |
特任副研岗位要求:1)有2年以上博士后工作经历,有较强的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知识储备和研究基础,有连续两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领域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和热情,能够独立探索和开展研究工作; 3)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及团队管理的能力; 4)诚信踏实,态度严谨,秉承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 |
史庆华 0551-63600344 qshi@ustc.edu.cn |
特任副研2-3人 |
待招满为止 |
博士后岗位要求:1)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专业毕业的博士; 2)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或以上。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肿瘤纳米 |
显微活体成像、免疫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信息 |
具有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近5年内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具备较强的文献解析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认真负责、可长期稳定工作 |
王育才 0551-63600402 yucaiwang@ustc.edu.cn |
显微活体成像1人、免疫学1人、有机化学1人、高分子化学1人、生物信息1人 |
待招满为止 |
彭慧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NK细胞的异质性和发育分化,NK细胞新亚群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及干预手段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
品行端正,热爱科研,能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认真负责,进取心强,有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 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具有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研究背景者优先,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彭慧 huipeng@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心力衰竭、肥胖、糖尿病等,采用系统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页:http://jcyx.ustc.edu.cn/2023/0411/c24419a598313/page.htm |
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
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论文;为人诚信,做事态度严谨、认真负责;有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曹洋 yangcao208@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免疫学研究所 |
免疫学 |
博士毕业,发表过同行评议学术论文或类似成果。 |
魏海明 ustcwhm@ustc.edu.cn |
不限 |
招满为止 |
非编码RNA与肿瘤生物学实验室 |
肿瘤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 |
具有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熟悉Linux操作系统并能熟练运用R或Python,具有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训练与功底;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高度的科研热情与团队协作意识,可长期稳定工作。 |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杨帆 fay009@ustc.edu.cn,邮件注明“博士后应聘“。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方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研究组致力于用最先进的干细胞技术研究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工具。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1. 转录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2. 人类生殖细胞的发育及体外发生;3.人类神经细胞的体外发生;4.干细胞疾病模型的建立。实验室主页:http://fanglab.ustc.edu.cn/ |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工作勤奋、有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强,有较强的的沟通能力; (二)身体健康,具备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三)学历要求:已取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特任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后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 (四)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标准,且能熟练地进行英语文献阅读和文章的撰写; (五)年龄要求:原则上希望特任副研究员40周岁以下;博士后35 周岁及以下; (六)专业要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或相关专业;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较强的中英文交流写作能力。 |
ffang24@ustc.edu.cn,电子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 本人姓名(我们为应聘材料保密,如不录用,会立即删除)。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 1. 个人陈述:可包括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职业/学业规划等; 2. 个人简历,包括教育、科研工作经历及论文、专利情况; 3. 最高学历与学位证书(如尚未毕业提供就业推荐表); 4. 其他申请人认为必要的材料。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鲍坚强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19/0225/c24993a470936/page.htm |
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生殖生物学 |
1、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或生殖生物学等相关技术;2、结合不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微量组学技术方法,探讨解决当前生殖生物学领域中的挑战问题。3、以第 1 作者身份在主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
鲍坚强 安徽合肥科大中区医学楼407 0551-63606389 BaoLab@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王东方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DNA自组装方法和机制研究。结合单分子荧光技术用于单分子动态组装追踪以及单分子生物物理学。课题组简介:http://bme.ustc.edu.cn/2022/0926/c28131a571191/page.htm。热忱欢迎优秀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的加入,并提供优厚待遇与支持。 |
DNA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光学/超分辨 |
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王东方 dongfang_wang@ustc.edu.cn |
1-3人 |
待招满为止 |
梁文轩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liangwenxuan |
转业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物理、应用物理等相关学科,尤其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 |
具有扎实的光学与影像学理论基础,勤于思考;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梁文轩 liangwenxu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附属第一医院 |
安徽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究中心 |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病理药理研究 |
近三年内毕业的博士 |
段亚君 yajundu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智慧病理学研究所 |
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博士毕业3年内,有较独立的科研能力,善于交流,乐于专研 |
周文超 wzaz@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郑小虎,国家优青获得者,安徽省杰青获得者。实验室依托于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天然免疫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研究平台,设备齐全。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肿瘤与自身炎症免疫微环境,2)新型免疫干预靶点的寻找,3)利用合成免疫学理念,探索全新免疫干预方式。相关成果以(共)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在Nat Immunol(2篇)、PNAS、Cancer Res(2篇)、Clinic Cancer Res、Nati Sci Rev和Cell Mol Immunol等学术期刊。 |
细胞生物学或免疫学 |
博士毕业3年内,有较独立的科研能力,善于交流,乐于专研 |
郑小虎 ustczxh@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
薛天-光与生命实验室,致力于视觉神经和眼科领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视网膜和感光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光感受脑神经环路、视觉再生修复等方面。实验室近两年在Cell(3篇)、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Adavances(2篇)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依托中科院先导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基金等。实验室主页,http://www.xuelab.ustc.edu.cn |
神经生物学,眼科学 |
特任副研:a) 申请者应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博士毕业后有2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历; b) 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备分子细胞、遗传、神经、电生理、发育、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或临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优先; c) 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 c)申请者应具备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进取心、团队精神;可以带领小规模团队展开科研攻关。 |
马玉乾 18355128691 mayuqian@ustc.edu.cn 薛天 xueti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2-3名 |
待招满为止 |
博士后: a)申请者应有(或即将有)博士学位和学历,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备分子细胞、遗传、神经、电生理、发育、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或临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优先; b)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 c)申请者应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进取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d)申请者应具备较好的科技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 |
博士后3-4名 |
待招满为止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苏州高等研究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影像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 |
量子生物医学技术前沿实验室 |
电子、信息、计算、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 2、电子、信息、计算、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具有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计算、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或者自动控制相关研究经验; 3、有电子系统设计、微弱信号测量或电磁成像系统研制经验者优先考虑。 |
刘老师 dong2016@ustc.edu.cn |
1、无线智能芯片化电磁成像系统研制1-2人; 2、数据及模型驱动的电磁成像技术研究1-2人。 |
待招满为止 |